對機會抱有靈活度 開拓虛擬實境的創業之路:專訪超現實科技共同創辦人嚴堯瀚

--

「當時是新一代設計展還有放視大賞中唯一做VR互動裝置的組別」嚴堯瀚描述當時創業的心路歷程。

父親背影 開展創業契機

2015年,VR互動科技產業才剛萌芽,當年下旬,嚴堯瀚考上了臺北科大的互動設計所,由於背負大學四年的學貸,入學三個月後休學,在補習班做一整年的電腦軟體教學,不時還要外派到其他縣市。

而對於手作與開發技術很感興趣的他,在就讀研究所期間,與同學們一起參加了新一代設計展與放視大賞,VR互動裝置在當時還是很新穎的科技,他們便自掏腰包購買國外的設備進行試驗,最後開發VR互動作品,不僅在當時獲得很高的肯定,也開啟了他對VR產業敏銳度。

走上創業這條路家人雖然支持,但也讓他開始反思從小的生活環境。

「我們家本身不是太衣食無缺的家庭,很辛苦,爸爸在民國82年創業,而我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,別人可能在玩,而我在家裡幫忙,國小到國中可能組裝一些小東西,到了高中就是做真的機器。」也正因為從小身處家人在硬體代理的創業故事中,讓他對創業有更多嶄新的思維,不僅奠定一些基礎觀念,也建立完善的金流規劃。

面對產業脈動,他認為「雖然硬體還是有硬體的需求存在,且軟體永遠在硬體之下,但我認為現在做軟體創業還是相對保險的,因為過程當中我只需要購買電腦、聘請能力足夠的員工,所有的資產都在我的腦袋裡,進而延伸到更深層的思考與架構,再結合強而有力的規劃執行即可開展,而非準備大筆金流,還需要花時間把硬體賣出去。」

北科大校園記者計畫-畢業特刊 / 圖片來源:北科大教務處

在當下做出對自己最正確的決定

「我不太會看過去,我只會做當下最正確的決定,這可能會幫我導向某一種方向,雖然未來的路不清楚,但我仍會保持自身一定的彈性,並且持續精進技術與組織的能力。」嚴堯瀚語帶堅定地說著。

在民國104、105年期間,由於當時開發VR的人不多,發展機會也相對多元,因此開始了他想要創業的契機。當時,找了兩個大學好友,在長安東路上租了一間不到10坪的辦公室,創業的初期先在外面自主接案,同時修習學校的課程,時常一上完課就到客戶公司討論執行項目與提案,過程中一度無法兼顧課業,即使如此,他想開創VR事業的心仍未有一絲動搖。

大學好友默契相伴 共創VR事業

「創業需要一種衝動。」嚴堯瀚侃侃而談地分享著。

創業時彼此扮演不同角色,兩個程式開發、一個美術設計,個性上分別帶有衝勁、溫和與保守的差異。那時擔心熱情消退,他每天都撥時間跟其他兩位聊天、視訊。在相繼答應合夥創業後,幸好彼此早已熟悉彼此的能力,也很有默契的知道如何互相陪伴,幾乎沒有所謂的磨合期。

此外,初期在接案過程中,靠著彼此互助合作,包括負責幼教兒童娛樂的AR軟體,裝置是使用智慧電視,透過AR呈現如恐龍、動物或是海底生態世界等影像,每個月加上還有和其他公司的互動案也足以支應所有人的生活。

後來,三人遇到了現超現實科技的另一位創辦人彭子威(Andy),他提點許多市場面的想法,認為他們三人只有技術接案是相對不穩定的,希望下一步能夠接案與開發產品並行,於是闇橡科技(現為超現實科技)便在民國105年正式註冊成立。

北科大校園記者計畫-畢業特刊 圖片來源:北科大教務處

「影子底下工作的人」 爭取曝光機會與培養客戶

對想默默耕耘的三人,只認為AR、VR是一個很值得投資的產業,對企業長期發展並沒有很宏偉的理想,認為產品在努力完成後,才可以大聲地向市場發聲,後來發覺品牌的重要性,將企業改名為超現實科技(Surreal Education),同時開發了超現實教育系統。

而在構想所有產品的過程當中,除了考量使用者年齡及可能影響的健康因素外,也與學校老師一起合作,了解有哪些內容是學生們聽了容易感到煩躁或難懂的地方,從學生學習的痛點來開發產品內容,得到了許多良好的回饋。隨著拜訪的學校數量逐漸提升,軟體與App的品質逐漸提升,最終把產品結合成一套完整的學習系統,不僅寓教於樂,讓更多學子多一個遊戲學習的管道,也能刺激學習的慾望,增進學習效益。

然而,如何透過人脈與資源創造更有價值的內容,也是他們持續思考與實踐的目標。從企業角度來看,若已規劃開始採購,便可知道負責規劃教育計畫的長官,也能在規劃過程中了解需要突破的關卡有哪些,並把握每個參展、曝光機會。

公司前期還有到國中做質性研究,在國三生考完升學考後做VR教育實測,即時調整問題方向,在軟體內容完成後即可施行VR教育系統前後測試,讓學生了解VR教育與傳統教育方式的差異性。

過程中透過提供數據資料與研究成果,不僅讓他們能與教育部及規劃課程的老師討論,也進一步推展了超現實科技的教育產品。此外,產品開發初期,他們也不收取任何費用,只感謝當時忙碌於規劃課程的老師,讓身為廠商的他們能夠了解教學現場的實際情形。

圖片來源:北科大校園記者粉絲頁 / 製圖:Chloe

在矽谷當中 看見了國內外教育市場差異

在彭子威(Andy)的協助下,嚴堯瀚有機會前往矽谷,參加當地的創業加速器活動。矽谷之旅打開了全新的視野,同時也發覺國外對VR的使用上很有憧憬,國內外的教育系統則差異甚大。

而觀察力敏銳的他,對教育市場提供了重要的觀點「臺灣的公立學校多,教育市場必須與中央的教育體系有極強的連結,就像公司教育計畫要直通天梯一般。」也發現國外私立學校的比率較高,只要與教育相關的軟硬體設備,學校都需要通過家長會來決定是否採用,換言之,家長能直接為學生教育做出決策。

從國外的經驗當中,可以回頭檢視國內碰到的問題有哪些,藉此思考適用的策略,若要實行VR教育,需要向每間學校推廣,還需要額外聘請業務人員,人力成本相對提高;而臺灣教育市場推行方向是由上而下,只要有機會爭取到教育部與學校的支持,且學校有編列預算購買設備,即有機會推行VR教育,若學校沒有多餘的預算,也可以透過委外包案的方式,或透過其他的教育計畫實行。

為此,超現實科技整理了完整的教育計畫與教育部對話,希望教育部提供充裕的資金與空間實施VR教育,幸運的是,配合當時教育部推行的政策,超現實科技的VR教材得以順利推廣至公立國高中做使用。

了解自我 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

對許多懷抱創業夢的臺北科大學弟妹,嚴堯瀚也提供了許多建議。首先,在創業前需要對自己的強弱項有一定程度的瞭解。就像嚴堯瀚的父母從小對他耳提面命,「可以做,但不要把錢準備好後就告訴全世界要創業,更不能抱持著買好東西就開始等電話的心態。」

當時他們是在彼此都有薪水且金流穩定的情況下才開始創業,投資人與硬體設備都在過程中逐漸補上,也因此,超現實科技從開始到現在從未借貸。他認為「創業不可能是一次到位,如果發覺有機會,也要在掌握後一步一步補足過程中的所需的人事物,不要在還未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就開始執行。」

此之,雖是技術背景的他,對品牌經營也有許多瞭解,「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經營,學習如何企劃、組織與客戶商談的能力等能力。在有技術的實力下,還懂得如何溝通產品執行的狀況或可行性,這些都是可以在學生時期就開始培養的。過程中還要思考『對機會的敏感度』,懂得判斷什麼樣的事情值得投入精神,在心態上則是需要保持穩定,即便受到打擊,也要勇敢爬起來向前邁進。」

--

--

Carrie 的觀察手冊

我是雯棋,喜歡文字與故事,偶爾寫專訪、寫心情,寫下我看見的事情。